• 常进法师
  • 住持:常进法师
  • 监院:常进法师
  • 寺院电话:
  • 网站版权:
  • 网站地址:
  • 寺院地址: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 利济禅寺,座落于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,古运河荻塘之畔。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(424—453)创建,初名慧明寺,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。千年古刹,灵秀庄严,绿水环绕,源远流长。

      自创建以来,利济禅寺经历七次重大修建。北宋建中靖国元年(1101)重建,元末毁于战乱,明宣德六年(1431)重建,更名为利济寺,正统六年(1441)增建。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)增建,道光十五年(1835)增建,道光二十一年(1841)又增建,咸丰十一年(1861)毁于战乱,同治七年(1868)重建,至光绪十六年(1890)完工。民国年间,利济禅寺基本保持清代旧貌。1962年部分建筑拆毁,改为粮仓。沉寂半个世纪后,新世纪来临之际,利济禅寺得以新生,1998年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易址重建,2001年大雄宝殿落成。

      东晋永和年间(345—356),吴兴太守殷康修筑荻塘,自湖州城东经晟舍至江苏平望,长125里,晟舍因此渐聚成市,到明代已是江南一带重镇。从山东迁来的闵氏,与本地世族钦、叶、黄、顾四家,及明代迁来的凌氏,在晟舍繁衍生息,耕读传家,人才辈出。明清两代,晟舍共有进士31人,举人76人。明正德至崇祯年间,闵凌两族先后有五人任刑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吏部尚书。闵凌两家还致力书籍出版及佛经刻印,技术精湛,影响广泛,尤其是多色套印,在出版印刷史上声名显赫,使晟舍成为江南的刻书中心,以闵齐伋和凌濛初为代表人物。晟舍的历代士人,无论在朝或在野,皆崇尚著书立说,卷帙浩繁。凌濛初的《拍案惊奇》开启白话小说先河,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。

      明代闵珪由刑部尚书任上致仕后,归隐故里,常与利济禅寺的幽谷上人切磋学问,诗文唱和,闵珪《与幽谷上人唱和诗》云:“利济招提八百年,晟溪檀越世相传。禅房优雅松篁茂,天气晴和花柳妍。”闵凌两家以利济禅寺为子弟读书处,修建“云护山房”与“西隐山房”为利济禅寺分院。出资修建文昌阁,祭祀文昌帝君,也作为子弟读书处,由利济禅寺僧侣管理。晚清闵宝梁说:“我里向以读书为恒产,虽家无担石,亦兀兀穷年,间有垂老而不获一衿者,每以馆谷终其身,故夜半读书声不绝。”晟舍的乡贤以读书为恒产,即是将读书当作不动产,视教育为最重要的投资。

      处于人文荟萃之地,利济禅寺不仅是乡里善信烧香礼佛的场所,更是文化的载体,融教育和宗教为一体,以利济众生。开山祖师法瑶,及南朝梁天监年间住持的慧集法师,皆为名重一时的高僧,生平事迹载于南朝梁慧皎的《高僧传》。法瑶出生在河东,即今日山西,早年在山东、河南游历,刘宋元嘉年(424)之后渡江南来,驻锡于建康和吴兴等地的寺院,是涅槃宗的一代宗师,深得文殊菩萨真传,德才超群,精通诸子,佛学深湛。明末清初,四大高僧之一蕅益智旭大师,因晟舍乡绅闵声之邀,住持利济禅寺多年,与当地乡贤、檀越结为道友,为利济禅寺的薪火传递殚精竭力,其功德润泽深远。蕅益大师毕生勤于著述,所著经释、律释及灵峰宗论洋洋大观,涉及禅、教、律、密、净各宗,涵盖释、道、儒,是三教融通的典范。蕅益大师晚年住持安吉灵峰寺,由其法弟和弟子坚蜜、智果、玉琳通琇住持利济禅寺,可谓佛教史上一段佳话。

      一千五百余年来,利济禅寺屡经兴废,历代高僧大德百折不回,灯灯相传,而新世纪的重建,地方政府高度重视,当地檀越一如继往,慷慨资助。今天的利济禅寺气势恢宏,万象更新,成为文化昌盛的标志和胜景。

每日最新推荐
  • 关键字:
  • 最新发布
    慈善公益
    热点信息
    放生护生
    特别推荐